●郑州机场年货运量由25.6万吨提升至70.5万吨

内陆河南奋力迈进开放前沿...


  □本报记者 孙静

  十年来,河南从一个不靠海、不临江、不沿边的典型内陆省份向开放前沿奋力迈进,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参与度、链接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通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河南对外开放发展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果?9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南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进行了集中解答。

  “四条丝路”擦亮河南开放品牌

  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河南的“四条丝路”是创新举措,更是最“闪亮”的开放品牌。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健表示,河南努力破解地理限制,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强化物流枢纽建设,打造“空、陆、网、海”四条开放大通道,通过高水平互联互通,初步构建联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便捷的开放通道助力我省高效对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空中丝路”越飞越广

  ●河南航投集团总经理李东棵介绍,从开航到今年9月20日,卢森堡货航郑州航线已累计执飞航班6062班,贡献货运量超过100万吨,成为郑州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的中坚力量。

  ●卢森堡货航郑州航线运输的货物种类也由单一的传统轻工业品,逐步发展到涵盖精密仪器、活体动物等10余大类200多个品种。

  ●在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的引领带动下,郑州机场客运航空公司由19家增加至59家,通航城市由60个增加至121个。

  ●货运航空公司由14家增加至32家,货运航点由24个增加至57个,初步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运航线网络。

  ●郑州机场年货运量由25.6万吨提升至70.5万吨,连续3年居全国第6位,其中国际地区货运量连续6年居全国第5位。

  “陆上丝路”越跑越快

  ●我省加快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推动中欧班列(中豫号)形成欧洲方向为主,中亚、东盟方向为辅,21个境外直达站点、8个出入境口岸的国际物流网络,境外网络覆盖欧亚40个国家140余座城市。

  ●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金雷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中欧班列(中豫号)累计开行9224班,累计货值约2350亿元,货重约590万吨。班列开行频次由2013年每月1班、2016年实现每天1班,到目前每天12班。

 ●郑州机场年货运量由25.6万吨提升至70.5万吨

  “网上丝路”越来越便捷

  ●河南首创“网购保税1210”监管服务模式并在海内外复制推广,创新开展全国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率先探索“网购保税+线下自提”、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等模式。

  ●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截至目前,全省跨境电商备案企业超过4.6万家,在4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仓206个,贸易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织起了一张链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云端大网”。

  ●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从2014年的不足1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2209.2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60%,实现跨越式发展。

  “海上丝路”越来越通达

  ●不靠海的河南通过发展河海联运、铁海联运,实现了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无缝衔接。

  ●建成淮河、沙颍河等通江达海的内河高等级航道,开航周口中心港、信阳淮滨港等港口。周口港先后开通至美国长滩港、印度蒙德拉港等8条国际集装箱航线和上海港、淮安港等12条国内集装箱航线,今年前8个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4万标箱,同比增长167%。

  ●十年来,河南内河航运集装箱航线实现了从0到20+的突破。郑州、洛阳等市开通至天津港、青岛港等沿海主要港口的铁海联运班列,业务辐射22个省市,2022年全省铁海联运班列完成集装箱运输18.9万标箱。

  新市场带动进出口快速增长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张新亮介绍,十年来,河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共建国家贸易合作日益深化、成果丰硕,随着新兴市场的开拓,全省外贸韧劲更强,抗风险能力提升,为稳住全省外贸基本盘作出了积极贡献。

  贸易规模较快增长

  ●2022年,我省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进出口突破3000亿元,达到3490.2亿元,为河南进出口保持中部六省首位、跻身全国第九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际市场更加多元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