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敲定的首发阵容还未必能够满足难调的众口

《歌手2018》:如何再造本土音乐语言,...


而且敲定的首发阵容还未必能够满足难调的众口

综艺节目《歌手》
作为一档连续举办六届的王牌音乐类综艺节目,《歌手》寄托着观众的许多期待,其任务并非仅仅“邀约歌手”这么简单,但就是“邀约歌手”已足以让主创团队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辗转奔忙于各种演唱会等演艺活动,而且敲定的首发阵容还未必能够满足难调的众口。客观来看,巨星压阵是保障节目成功的要素之一,可在当下的音乐市场,巨星也只是某一分众(niche)层面的巨星,于是《歌手》的任务可以说是多重的:制造、或称再造“全民偶像”,这偶像的身份不被年龄、性别、履历、流派、认知度、甚至语言和国籍所限制。我们不妨将这种开放办节目的态度理解为一种在地化的努力:浸染在全球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流行音乐,如何在与外来劲敌同场竞技的时刻,重新再造并传播属于本土的音乐语言?

而且敲定的首发阵容还未必能够满足难调的众口

Jessie J
因此,关于《歌手》的讨论无法化约为,譬如说,Jessie J是来教中国人唱歌的类似论断——诚然,在这场竞技当中,Jessie J无疑是我们效仿西方现代性的最佳样本;菲律宾歌手KZ谭志安,也是纯熟运用欧美流行歌曲演唱技巧的另一位“他者”。但有趣的地方在于,此次受邀的内地歌手他们的表演,并没有纯粹意义上对现代性的全盘复制。虽然汪峰、李泉的音乐之路受惠于精英式的西方古典乐教育,华晨宇最初成名也离不开选秀这一全球文化(包括此前提及的KZ谭志安,她是菲律宾《The X Factor》选秀节目的冠军),但是很明显改革开放后这三四十年的时光里,内地歌手逐渐掌握了实践自我音乐风格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既非完全照搬欧美、港台或是日韩,也不是简单以传统戏曲、民族音乐作为身份认同的手段。我相信,他们的音乐实践更像是一种试探、一种协商、一种不断穿梭在各种张力之间的动态平衡。
在《歌手》的舞台上,内地歌手大体展现了三种实现本土的可能,其中,再造“中国风”是最为明确的一种方向。在这里,民乐、古诗词、传统文化的运用只是构成“中国风”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其能够融合西方音乐风格、且在商业上赢得广泛成功的特质,台湾地区歌手周杰伦,包括他的御用填词人方文山,正是凭借一系列融合了R&B、说唱等不同风格的作品,诸如《东风破》《霍元甲》《娘子》《千里之外》《本草纲目》等,不仅让年轻人如痴如狂,也为主流审美所接受,“中国风”的流行度与商业特质令众多音乐人趋之如骛,华晨宇在《歌手》中改编的《双截棍》即为一例。

而且敲定的首发阵容还未必能够满足难调的众口

华晨宇
作为一名近年来出名的年轻本土偶像,“花花”(华之昵称)意识到,如要获得更广泛层面的认可,他必须唤醒以往的流行文化。《双截棍》是周杰伦式“中国风”的代表作之一,借助人们对李小龙在电影中《精武门》饰演的陈真,也就是在人们耳熟能详的香港类型动作电影中,植入周氏的说唱风格,以及日常生活感悟。而“花花”则在香港类型武打片、周氏说唱风格的基础上,增加歌剧独白、太极与京剧元素,让型格的、台式日常的周氏“双截棍”变成神秘的、疏离的、“花花”式的本土“双截棍”。也就是说,华晨宇版本的“中国风”作品,既改写了周氏的台式属性,同时也拒绝了空洞的国族主义,保留90后群体的独特体验,加诸他颇具个人魅力的、融合了日韩偶像文化的舞台表演,华晨宇让“中国风”再次焕发出新的、属于内地青年身份的光彩。
再现中国流行乐历史中重要的音乐发展脉络是《歌手》再造“本土”的另一种方法。在中国流行乐历史中,中国摇滚乐的诞生是最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自1986年崔健的《一无所有》拉开中国摇滚乐的序幕,经台湾张培仁运作的“魔岩三杰”在海外声名鹊起,继而在1990年代中期转入地下,作为一种外来音乐风格的摇滚乐,在中国缔造了耀目却短暂的“本土”神话。2000年前后从鲍家街43号乐队单飞、签约华纳唱片的摇滚音乐人汪峰,凭借过人的音乐素养和丰富的创作,可以说填补了中国摇滚乐在主流社会与商业价值两个层面的空缺。正是因为汪峰已经拥有较为固定的、以男性为主的中产阶层乐迷群体,他才得以放心在《歌手》舞台上翻唱一些冷门歌曲,为“看不到的”音乐人发声。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