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研人员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环绕火星成功

千年天问 梦圆火星——我国星际探测征程迈出重要一步---“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


航天科研人员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环绕火星成功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千年天问 梦圆火星——我国星际探测征程迈出重要一步

  新华社记者胡喆、陈席元、徐鹏航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仰望苍穹,发出“天问”。两千多年后,以屈原长诗命名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完成了一次教科书式的精准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在太空中长途跋涉295天,天问一号一路走来经历了哪些激动人心的时刻?着陆火星后还有哪些使命和看点?

  奔火之路 殊为不易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搭载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航天科研人员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环绕火星成功

  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天问一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自发射以来,天问一号经历了地火转移段、制动捕获段、环火飞行段等飞行过程,成功完成火星制动捕获,完成了“绕、着、巡”三大目标中环绕探测目标。

  在地火转移期间,天问一号完成了地月成像、四次中途修正、深空自拍、深空机动等一系列操作,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深情回望,拍摄地月合影。2020年7月27日,环绕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这幅黑白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状,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辉映。

航天科研人员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环绕火星成功

  这是2020年7月27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拍摄的地月合影。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提供)

  ——轨道修正,让天问飞得更稳。天问一号先后完成了四次中途轨道修正,对3000N发动机及120N、25N推力器的在轨性能、工作模式进行了全面验证。

  ——深空自拍,五星红旗闪耀太空。2020年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图上的五星红旗光彩夺目,呈现出鲜艳的中国红,这是我国探测器采用分离测量传感器完成首次深空自拍。

  ——首拍火星,成功获取中国首幅近火图像。2021年2月5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天问一号在距离火星约220万公里处,获取的首幅火星图像。本次成像采用环绕器高分辨率相机的黑白成像模式。

  ——近火制动,环绕火星成功。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制动,3000N发动机开机工作约15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公里,远火点高度180000公里,周期约10天,倾角约10度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环绕火星获得成功。

航天科研人员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环绕火星成功

  2020年8月2日7时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牛发动机开机工作20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这是2020年8月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现场画面。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2021年2月12日,国家航天局发布天问一号制动捕获过程动态影像,火星大气层及表面形貌清晰可见。

  2021年2月24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后,对火星开展全球遥感探测,并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查,探测分析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为着陆火星做准备。

航天科研人员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环绕火星成功

  2021年2月1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航天科研人员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环绕火星成功。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踏上火星 感觉良好

  被火星成功捕获以后,天问一号经过几个月的养精蓄锐终于开启了第二阶段任务——“着陆”。火星的北半球多平原,南半球多山地,此次火星软着陆的地点就选择在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的南部。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